欢迎访问金昌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基层法院:  金川区 | 永昌县
  • 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暖冬护航 | 柔性司法铸企业信誉,远程奔波显执行高效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金昌法院 发布时间:2025/11/14 19:26:26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近期,永昌县法院秉持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审慎运用强制手段,以“法理相融”的执行智慧灵活施策,既让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落地生根,又助力企业守护诚信商誉、焕发经营活力,成功化解了一起跨越十年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用司法实践书写了“护民生、优营商”的生动答卷。 

基本案情

时间回到2014年9月,李某承接了甘肃某投资公司旗下分公司的一项写字楼防水工程,工程收尾后,双方因付款问题产生争议,导致纠纷,李某于是将甘肃某投资公司诉至永昌县人民法院。李某对一审判决不满,进而提起上诉,在二审调解中确定,甘肃某投资公司在防水工程验收合格后支付李某剩余工程款,并在工程验收合格后两年保质期满,退还李某质保金4万余元。然而,保质期过后,李某历经多次沟通催讨,质保金始终未能兑现。无奈之下,他于近期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该公司支付质保金及逾期利息共计5万余元。10月11日,执行法官接手案件后,第一时间对案情进行深度梳理,发现涉案金额虽不算巨大,但申请人从起诉、上诉到申请执行,维权之路长达十年,其间的奔波与煎熬可想而知,案件必须优先推进、快速响应,切实缓解申请人的急难愁盼。同时,法官始终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案件处理绝非“一执了之”,若处置不当,既会损害申请人的胜诉权益,也可能给企业发展蒙上阴影,影响区域营商环境的稳定向好。带着这份考量,执行团队立即对涉案企业信息展开全面核查,却发现该企业已完成更名,且变更后的主体在市场上经营活跃、业务布局不断拓展,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简单追加被执行人,再通过‘总对总查控系统’直接冻结账户、查封财产,虽能快速结案,却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经营受阻,甚至给其商业信誉留下难以抹去的污点,违背了‘保市场主体’的司法导向。”执行法官在案件研讨中明确了核心思路,既要坚守法律底线,又要彰显司法温度,寻找“维权与护企”的最佳平衡点。 执行法官先是多次尝试电话联系企业相关负责人,不料对方始终以“负责人不在”“需内部审批”等理由推诿拖延,电话沟通陷入僵局。为打破困境、高效化解矛盾,执行团队当即决定,千里奔赴企业所在地,开展现场执行与法治宣讲。“诚信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是比资金、技术更珍贵的无形资产。我们此次跨越千里而来,不是为了‘为难企业’,而是依法保障当事人权益,同时也想帮企业守住诚信底线——一旦被采取强制措施,不仅会影响企业征信,还可能导致合作方信任流失,长远来看得不偿失。”在企业办公现场,执行法官一边拿出法律文书细致释法,阐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法律后果;一边耐心倾听企业代表的实际顾虑,了解到企业资金周转暂时紧张的情况后,主动协助双方沟通协商,提出合理的付款方案。法官的真诚与专业、法理与情理的双重感召,让企业代表深受触动:“法院没有简单粗暴执行,反而为我们着想,这份理解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诚信经营的重要性。我们一定尽快筹措资金,按时履行义务。”随后,企业代表当场作出承诺,并第一时间调度资金,按时足额将5万余元案款转入法院执行账户。至此,这起历时十年的纠纷圆满落幕。


司法有力度,更要有温度。永昌县法院以柔性执行守护民生福祉,用高效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既通过快速响应、主动作为,让胜诉当事人的“纸上权利”变成“手中实惠”,彰显了司法的公正与高效;又以审慎包容的执行方式,为企业留足发展空间,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守法履约”的理念。这种“法理相融、刚柔并济”的司法实践,不仅化解了矛盾纠纷,更夯实了区域营商环境的法治根基,让司法正义既有“雷霆手段”,更有“冬日暖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司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