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金昌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基层法院:  金川区 | 永昌县
  • 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院新闻

十五家商户的房屋拆迁纠纷,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金昌法院 发布时间:2025/10/29 18:42:15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近日,金昌中院成功化解了一起涉及15家商户群体性房屋征收征用行政案件,以一份充满司法温度的和解协议,为这起错综复杂的纠纷画上了圆满句号。15家商户送上三面锦旗表达对法院的感谢之情。

事情得从三十年前说起。上世纪九十年代,为响应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武威某政府开发修建集贸市场,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个体商户投资建设。15家商户积极响应,自筹资金在市场内修建经营设施。2019年,因城市规划要求,老市场需要拆除。可补偿的事儿没谈拢,政府认为按当年盖房的成本价补偿,商户们认为应按现在的市场价计算,双方的意见差了近10倍。最终未能达成征收补偿协议,政府实施了强制拆除。15家商户为此走上了诉讼维权之路,从民诉讼到行政诉讼,15家商户补偿的事儿却像揣着块冰,捂不热也落不了地。最后一次行政赔偿诉讼,因为强拆造成损失的证据不足,商户们还是败诉了。行政赔偿的路子走不通,可以要求政府履行征收补偿职责,可是政府做出的补偿决定,仅按照成本价作了补偿决定。15家商户不服政府的补偿决定,将该案件诉至金昌中院。

主办法官接手案件后,带着合议庭成员把15家商户的历次诉讼材料全捋了一遍。接着又跑了趟老市场遗址,找周边老商户聊,甚至联系上当年负责市场招商的老干部,摸清了30年前那笔“历史账”。牵头开了场府院联动协调会,政府现任负责人来了,招商局、住建局、信访局的人也到了。主办法官拿出梳理好的事实和法律依据说“商户要市场价有情绪,但政府只给成本价也不合理,得找个‘中间坎儿’,既合法又暖心。”

协调会开了三次,主办法官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算“经济账”,也带着他们去见个别商户。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政府愿意在成本价与市场价之间,以合理价位增加补偿。

最难的还是如何打开商户们的“心结”。主办法官把调解桌搬到了会议室,泡上热茶,像拉家常一样聊“我知道你们委屈,30年的铺子拆了,换谁都难受。但咱也得考虑政策,市场价确实不合规,咱找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数。”一次谈不拢就两次,骆某一开始拍过桌子“不按市场价就不谈!”主办法官没急,下次带了份周边商铺的补偿参考表和类似案件的补偿情况,一笔一笔算给商户们看:“参照案件实际情况和类案判决,现在的补偿价位是合理的,咱拿到钱就能安心过日子,不比再耗着强。”

就这样,法理讲透了,情理说通了,15家商户的心结慢慢敞开了。当法官把拟好的调解协议摆到桌上,商户们在签名处工工整整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起群体性纠纷的化解,没靠“硬判”,靠的是法官扎进案卷摸实情,贴着民心解疙瘩——就像他们常说的:“判案要写在纸上,但解纷得落在老百姓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