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金昌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基层法院:  金川区 | 永昌县
  • 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院新闻

用“如我在诉”情怀,鞭策自己成长为一名“接地气”的基层法官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金昌法院 发布时间:2025/10/28 17:27:10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时光荏苒,自成为员额法官投身审判执行工作,已然七载。春去秋来,岁月在法徽上沉淀下责任与温情,无论是庄严庭审,还是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的纠纷调解,让我深知成为合格的基层法官,既需怀理性之智、持耐心之姿,更要将“如我在诉”的情怀融入日常、落到实处,方能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回应人民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


如我在诉,我把将裂的“梳妆镜”修复为幸福的“放大镜”


基层法庭的当事人多是淳朴百姓,他们不善用精准法律术语表达诉求,对法定程序更是一知半解,眼神中满是茫然无助。此时,耐心便是最好的“翻译官”——在重复絮叨的倾诉中捕捉矛盾焦点,在“唠家常”式沟通中传递司法温度,待情绪平复后再靶向释法,方能让法理人情入脑入心。2024年3月,我接手一起离婚案件,原告邵某(女方)并非因对方家暴、出轨等激烈矛盾起诉,而是不满丈夫张某长期在外务工疏于关怀、关心。

调解室内,我先让女方尽情倾诉委屈,示意沉默的男方静心倾听。当男方坦言“外出务工是为更好撑起家庭,也深知妻子持家不易、自己也缺少了对妻儿的关心与陪伴”时,女方逐渐控制了自己的情绪,理解了丈夫在外打工的艰辛与担当。二人在法庭相拥而泣、重归于好,临走时我再三叮嘱彼此多体谅包容。看着他们牵手离去的背影,我更坚信:基层法官的温情,能为破碎的家庭筑起守护的高墙。


如我在诉,我将浓烈的“火药味”变为温暖的“土炕味”


为查清事实、化解纠纷,我始终坚持将“坐堂问诊”与“巡回把脉”相结合,让司法服务走进乡村的每个角落。我在办理一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时,由于涉及土地与种植,为更好地处理此案,我决定实地勘察与走访。由于原告马某和被告王某在合伙承包种植中,因种植物与账务产生矛盾纠纷,发生争吵。在农家小屋,茶几上的票据堆积如小山,双方言辞激烈。我先安抚情绪,让二人依次陈述,发现争吵仅围绕账务本身,并无人身攻击。于是我与他们盘腿坐在炕头,一边清算票据、梳理账目,一边听着他们“家庭式辩论”。一个多小时后,双方相视一笑:“吵明白了,原来误会了对方的付出。”握手言和的瞬间让我领悟:基层纠纷化解,有时需要给情绪一个出口,唯有换位思考“若我是当事人”,才能真正拔起纠纷的“根”,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如我在诉,我用褶皱的“空头票”兑换为平整的“领款单”

为民办实事

“我为群众办实事”在我心中已落地开花,为民办好实事,要靠日常的经验与熟练的业务相互融合。2024年6月,6位务工人员攥着满是褶皱的欠条来到法庭,诉求煤矿老板翁某、薛某支付16万余元工资。然而,被告电话空号、邮寄及委托送达均无果,看着务工者粗糙开裂的双手和焦急的神情,当时我比他们更加迫切与着急,若此案不能妥善解决,意味着6位原告、16万元的血汗钱可能会化作乌有,对于普通农户的家庭也是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决定展开“官方+民间”立体式的解决问题,我得知翁某在甘肃某法院有一笔待发案款,当即与庭长商议前往核查。核实后迅速指导原告申请保全,并成功将二被告传唤到庭。最终,6位工人在2025年春节前领到了工资,连声致谢的话语,驱散了冬日的严寒,也让我读懂了司法为民的重量。

基层法官日常

基层法官的日常,交织着无助、愤怒、控诉与期盼。身处其中,我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理性而不失温度,情绪稳定而心怀悲悯。细心倾听,耐心疏导,深入调查,将“如我在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对当事人最质朴的承诺,是处理好每一起案件的前提,更是我们扎根基层、司法为民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