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庭作为人民法院的“前沿堡垒”和司法体系的“神经末梢”,既是化解矛盾纠纷的一线阵地,也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支点。今年以来,永昌县法院五个基层法庭根据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依靠当地村镇党委,紧密联系驻镇单位和企业组织,聚焦矛盾纠纷多发时段和重点案件类型特点,充分发挥其“前沿哨所”作用,着力拓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阵地,抓前端,治未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枫桥经验”,守护着基层维稳防线。
三、强化服务正能,增民福祉提升维稳效能“啥?我没办法去么,我的年龄也大得很了,怎么处理呢哈?”“陈老,没关系,我们去上门调处。”从案件调解初对原告年老体态的体恤和对被告艰辛生活的怜悯,再至执行后亲自上门送上案件款,永昌县人民法院东河法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法治理念,用“零距离”的暖心服务走好“枫桥路”架起“连心桥”。4月24日,东河法庭执行法官终于从被执行人高某处将陈某借款3000元执行到位。案款虽不多,但对于两家人来说分量却是沉甸甸的。陈某年逾八旬,生活不易,高某又因意外事故导致肢体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庭仅靠妻子打工支撑,这笔钱款对于两家人来说别有分量、别有深味,3000元的艰辛带着原告的恩情和被告的诚意,能借是义,能还是信。从调解时的拉锯不解延至执行后的和解筹集,法庭工作人员来回奔波的身影虽随案件执结而离去,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实然路径却仍在前行……
四、融通多元力量,整合资源拓展助企阵地“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河西堡镇是甘肃省工业重镇,企业集聚于此,周围村民也多“靠山吃山”务工于企,劳务纠纷随之频发于此。要消除企业劳务矛盾爆发式发生,就必须解决好企业和员工以及地方村民之间的关系。为此,河西堡法庭结合辖区实情,整合多元解纷力量,未雨绸缪,预判纠纷风险,预制维稳套餐,在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上不断夯筑根基。今年,河西堡法庭进一步拓展司法服务层面,丰富司法服务方式及内容,持续加强与镇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所、派出所等基层组织的对接工作,共建“涉企矛盾预警平台”,筛选优秀人员担任特邀调解员,使多元解纷体系工作机制更加完善;设立“涉企案件巡回审判、法治宣讲日历”,提升主动服务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频次和能力,使司法供给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开展法治进乡村宣讲活动,让当地百姓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企业务工中的合法权益,防止群体性涉企纠纷的发生。截止目前,河西堡法庭已妥善处理涉企矛盾纠纷76起,有效推进了企业发展利益。
五、顺应产业需求,推动发展护航乡村振兴 岁月回响,“真是太感谢了!没想到我们的工资能这么快就拿到手。”2024年秋收时节,对于吕某某等40名劳务人员来说收获的是希望,是艰辛的劳动成果,而对于永昌县人民法院清河法庭来说收获的却是民心、是诚信、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法治力量。近年来,永昌县清河片区产业结构已经从单纯的传统农作物种植转变为集多样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经济模式,同时随产业调整,劳务供输关系也随之发展起来。2024年8月,清河法庭对吕某某等40人诉张某某劳务合同纠纷的20起案件集中进行巡回审判。案经调解由张某某于9月10日前给付吕某某等人劳务工资20余万元。秋雨浓浓,细雨霏霏,给付日至,张某某推托拒付。清河法庭聚焦劳务人员关切,从浓雾中穿行,从一次次的走访中寻求解纷线索,最终在吕某某蔬菜冷库解开云雾,督促其筹款20余万元案件款于当日全额履行了义务。清河法庭负责人表示,“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片,当前,尚未出现涉及劳务关系的群体性纠纷。”
接下来,永昌县法院各基层法庭将不断升级司法便民服务举措,奏响地域解纷主流声音,积极主动将司法服务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使预防矛盾纠纷的一线“枫景”更富活力,更显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