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重新发现中国之美
中国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解答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角度,有政治角度、经济角度、人文角度等等,而地质学角度则较为少见并且特别,因其观看的角度不是掌握中国经济命脉的繁华都市,而是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上非常突出的一块寒冷高地——青藏高原。从地理的视角探索中国,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中国地域广大,景观丰富,有冰川湖泊,有河流海洋,有黄土岩溶等多种地貌类型;中国大地上的人类活动是广泛的,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群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活,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这里是中国》是由地理科普团队——星球研究所和第二次青藏科教队合作创作的。中国对青藏高原的探索和研究,贯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半个世纪。一批科学家凭借简陋的装备毅然进入青藏高原,他们的足迹遍布高原的角落,建立起了对青藏高原的认知。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作为国家战略任务再次被启动。数千名科研工作者的科学研究,不但让我们从中了解到“中国从哪里来”,还依稀会看到“中国将往何处去”。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处处是景致,处处有故事。祖国的大好河山有许多需要并且值得我们去感受的。如果有机会,我们希望一次次踏上旅途,去看看高山,听听流水,去享受微风的抚摸,去呼吸新鲜的空气。但我们的脚步未必能触及中国的每一片土地。《这里是中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的地理形成和构造,并借助191位摄影师的365幅高清照片,以独特的地理视角和宏大的时间尺度解读中国,让你阅尽中国的地理单元,让你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6500万年前的一次地壳碰撞,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形成了如今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并进一步抬升,形成了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为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阶梯。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大碰撞不但影响到中国三阶梯的差异,使中国的地貌景观极富变化,而且影响到中国的地理、气候、水系、生命等格局,并且这一影响还在继续。《这里是中国》作为一本科普读物,首先具有科学性,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或转述科学知识,而是与大众生活相结合,用很多精妙的比喻或用一些示意图片,将原本晦涩深奥的理论一语道破,让人回味无穷;其次还具有艺术性,书中有大量精美的照片和地图,无论是景观的美还是环境的美,都能很快抓住我们的视线,让我们渴望前往照片所在地,抑或是渴望了解美景形成的原因,激发我们去探索星辰大海,感受浩瀚宇宙。
这片土地上让我们感动的不只是高山流水,更让我们刻骨铭心不能忘怀的是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文明,是不同的民族大家庭汇聚在一起的精神。“我们曾有无与伦比的辉煌,我们也曾面临残破的国土。100多年来,我们建设它,改造它,美化它,让子子孙孙拥有更好的生存空间”。《这里是中国2》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你看到100年来中国的伟大变迁,让你在书中尽览中国超级工程的建设之美、超级风景的家园之美和大国崛起的梦想之美。100年间,中国从没有一根钢轨,到大桥跨越江河峡谷,铁路公路纵横四方;从没有一盏电灯,到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向14亿国民全民通电的国家;这里有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有飞船上天蛟龙入海,更有蓝天绿水保卫战。百年重塑山河,建设改变中国。《这里是中国2》用一幅幅精美清晰的照片让你看到中国的百年变化,用一组组具体写实的数字告诉你中国人民的奋斗力量,让你更加加深对泱泱大国的理解,对巍巍华夏文明的热爱,对生生不息人民的赤诚。
《这里是中国》让我们重新发现中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