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警报响了又响,我的思绪一飘再飘。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日本人被赶跑了,我们俩骑着马,走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彩旗和鲜花……”
——抗联第六军军长 夏云杰
山河破碎,风絮飘零
“九一八”,这是一组沉痛的数字,一段痛苦的历史。在中国的版图上,它是一道深深的疤痕,一种国人永远不能忘却的痛楚。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东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在短短几个月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那一天,国破家亡,山河飘零。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下,曾经雄姿英发的将士们倒在了枪林弹雨中,曾经繁华热闹的街市被焚毁,曾经欢声笑语的家园被夷为平地,曾经书声琅琅的学堂充满了惊恐的啼哭……那一天开始,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战,那一天开始,中国人民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犹记得那是一堂小学思想品德课,老师请一位女同学朗诵了《松花江上》的歌词,在我们尚不懂得“历史”二字的千钧重量时,她读着那三段歌词竟然落了泪。而我们却交头接耳地窃笑于她,老师制止了我们。这位白发苍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告诉我们:同学们不要笑,你们现在不了解这段历史很正常,但当你们接触了历史,你们就会知道,“九一八”是我们国家的国耻日,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动荡,先辈们已经替你们承受了,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
正如老师所言,当我了解了这段历史,内心却无比沉痛。历史之所以为历史,并非因为它仅仅记载一段过往,更是因为它是人类生活的印记,是指引万千中华儿女前行航向的灯塔。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国难当头,多少中华儿女毁家纾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他是杨靖宇,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并剖腹检验,发现其肠胃里一粒粮食也没有,见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她是赵一曼,别子从戎奔赴东北抗日,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受伤被俘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给儿子留下绝笔“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他是赵尚志,“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这是日军当年对他的敬畏评价。一个连敌人都敬畏惧怕的抗日将领,在一次游击中被俘,被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头颅,牺牲时年仅34岁……14载春秋风雨,14载浴血奋战。无数英雄儿女用鲜血告诉日寇,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屈服!那些慷慨赴死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国家的未来,扛起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1931年9月18日,是中华民族陷入近现代最黑暗时刻的开始。在这个至暗时刻里,中华民族没有屈服,不畏惧死亡,只想为自己为后代,为这个民族争取活下去的希望与光明的未来。92年前,我们愤怒于侵略者的残忍无情,哀怨于国民政府的屈膝软弱,无奈于旧中国的落后无力。山河变色、国土沦丧,中华民族的苦难刻骨铭心。92年后,中国人民以民族自强洗刷历史的耻辱,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谱写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在复兴。92年后的今天,我可以在一天繁忙的工作结束后,挽着爱人的胳膊,牵着孩子的手去市场挑选新鲜的蔬菜,准备丰盛的晚餐,可以一同散步唠唠家长里短。至暗时刻之始至今未过百年,前人后人所处之境天差地别。我时常在想,如果没有他们舍命抗争,今天的我又将身在何方?这世间是否会有我的存在?我无法使他们复生来看一看今天的中国,只能在防空警报响起的那一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起身为他们默哀,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对他们说一句“这盛世,如你所愿”。
硝烟已经散去,警钟仍然长鸣。时间可以过去,但历史不能忘却。我们纪念九一八,就是要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告慰烈士英灵。我们纪念九一八,就是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凝聚起亿万人民磅礴的力量。我们纪念九一八,就是要不断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日本人被赶跑了,我们俩骑着马,走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彩旗和鲜花……”现在我睁开眼,这早已不是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