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可以让人坚定信念、滤除浮躁、丰富知识、明辨是非、提升才华、修身养性。为了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切实落实《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打造学习型干警研究型团队书香机关的实施方案(试行)》,金昌中院将持续开展“荐书、读书、品书”活动,每周通过微信公众号推荐一本书籍,每天推送干警读书心得,“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进一步推动形成读经典、学理论、强素质、作表率的浓厚氛围。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庭长 张建伟
十余年前,从进入夏日便着手准备司法考试(当时的称谓,现在已成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复习状态也从刚开始的生龙活虎、孜孜不倦,慢慢变成了左顾右盼、心猿意马。某日正在电脑里寻寻觅觅之际,忽然打开了当时还在微博更新的《明朝那些事儿》,之前就听有同事说是个奇人写的奇文,原本也没当回事,但打开一读,便一发不可收拾了。从朱重八乞讨一口气读到了与陈友谅对战。该书语言诙谐幽默,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讲述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年代和具体任务为主线,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绎。
读史使人明智。伴随着朱家王朝的建立,我也逐渐平静下来,把这本书作为学习之余的调剂。从此,除了认真聆听电脑上柏浪涛、韩友谊们这些名师的课程外,朱家王朝的帝王大臣等人便一直伴随着我直到考试前一天才逐渐散去。
现在想来,如不是这本书,我很可能很难坚持那段枯燥乏味的备考时光。究其原因,我觉得这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历史人物有血有肉。开国皇帝朱重八不仅能征善战,铁腕治国,也还是一个“念旧”的人,对发妻马皇后恩爱有加;被某些人抬上天的“清官”海瑞,除了会折腾再无任何政绩;抗倭名将戚继光贪财;大奸相严嵩和发妻恩爱终老等等。这些有血有肉的帝王将相,或者贩夫走卒,他们也像普通人一样,渴望爱和温暖,渴望扬名立万,渴望良田美宅。二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政治斗争,权谋之术,疆场之策,这些刀光剑影,运筹帷幄,官场职场潜规则显规则,全在有声有色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里。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悬念丛生,叫人欲罢不能。三是语言表达幽默诙谐。作者常常通过史料今译,情景置换,打比方,做类比等等,将我们看不懂的冷着面孔的古人生活、心态还原到当下,让他们和我们面对面,嬉笑间接受了大家的采访。他称朱家皇帝们为“朱老板”“朱同志”,严嵩为“老牌的职业流氓”。亘古罕有的文武奇才王守仁仙逝后,他引用毛爷爷的话:“赞:王守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博古可以通今。通观整部长达八十六万字的这部历史题材小说,处处阐释着一个道理,就是我们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不能从历史中得到教训。正如书中所说:长期的困难生活,最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外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地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也正是上面这段话,始终激励着我的备考之路。
读完这部有关明朝的小说,我想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的那篇词可堪总结: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