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风十章》有感 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管办负责人 聂斌儒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国风清;国风清,则国家兴”。中国人向来抱有很深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而连续地发展,其传承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家风的教育和弘扬。
拜读李存山先生《家风十章》,让我了解了更多独特的中国家文化,传统家风的核心精神,家风与修身立命,家风与社会构建,家风与国家治理以及面向未来的传统家风等。我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对李先生关于中国家文化的见解和观点颇为认同。与此同时也让我思考一个过去未曾思考过的问题,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一时又很难回答,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我想家是血脉与基因的延续。这种基因与血脉不单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所谓“家风”的延续,这也是每个家庭间最重要区别。这让我不禁在多个夜晚努力回想祖辈、父辈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在不同的年代,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处世的行为方式的确是惊人的相似。“仁爱孝悌、勤俭朴素、吃苦耐劳、勉学自强”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良作风,教育引导着家里一代代人成长、生活,现在也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孩子。
“这就是家吧!也因此我们成为了一家人。我想我必定要将一家人优良的家风家教延续下去。”
如何才能够拥有优良的家风,我认为重在每个家庭成员的修身和坚守。
如何修身?首先要从正心开始,内心的状态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和“行”,因此端正内心和情绪不仅对于自身修养是一种良好基础,对于齐家而言也更是一种坚实保障。其次要从勤学做起,论语从开篇就指出要学习,将“学”立为人生之本,孔圣人自己也说过自己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好学,敏以求之”。只有不断学习德行,让家庭成为培养德行的沃土,也让德行的修为促进家庭的和谐。最后要自省自律,洁身自好、谨言慎行应是我们每个人重要的处世态度,这表现着自己也直接影响着他人,甚至社会。因此,要求自己的“精”与“神”,约束自己的“言”与“行”,必定形成“真善美”的社会风尚,于己、于人、于家、于国都是获益无穷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家庭、国家往往被看成一个整体,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科技变革日新月异,生产生活方式与农耕时代相比发生巨大变化。个体的逐步独立、宗族观念的淡化、西方以及其他文化价值的冲击,让中国传统家文化受到了一些挑战,但是我认为,当前中国人对家国情怀的认同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人们对家风的认同和坚持更直接体现在对国家价值观的认同和坚持。在优良家风家教的培树上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紧密接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