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可以让人坚定信念、滤除浮躁、丰富知识、明辨是非、提升才华、修身养性。为了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切实落实《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打造学习型干警研究型团队书香机关的实施方案(试行)》,金昌中院将持续开展“荐书、读书、品书”活动,每周通过微信公众号推荐一本书籍,每天推送干警读书心得,“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进一步推动形成读经典、学理论、强素质、作表率的浓厚氛围。
你是这片贫瘠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希望 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监庭负责人 胡伟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经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
《平凡的世界》一开场便风雪交加,万物披着一层清冷。只有县立高中的操场上热闹非凡,学生们排着长队等待打饭,有一个男生躲在远处的墙角观望,他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因为家庭贫困,他连最末等的“丙菜”都吃不起。此时的他正等待队伍散去,一个人偷偷去拿筐里仅剩的两个黑面馍馍。十七八岁的后生,穿着几年前的旧裤子,鞋帮上还打着补丁,穿着不体面也就罢了,每天还吃不饱饭,这样的求学之路令他步履维艰。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孙少平并没有自怨自艾,因为读书对他来说是一件既奢侈又幸运的事,让他有机会走出山乡圪崂,接触更加广阔的天地,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相比孙少平,哥哥孙少安却少了那一分幸运。一家六口人,奶奶常年缠绵病榻,父母年纪大了,弟妹要上学读书……为了扛起这个“烂包”光景的家,孙少安13岁时就被迫辍学务农。命运无情地把他拖回那看不到希望的黄土地上,少安每天起早贪黑,滚烫的汗水都洒在了庄稼地里,可一年到头依然两手空空。少安拼尽全力,想要在这篇贫瘠的黄土地上探索一条生路,却被现实劈头盖脸地一顿教训,掉进苦难里颠沛流离。
书中许许多多个平凡的人物,全都充满着苦难。少平在打饭的人群散去后,“慌张地如同偷窃一般”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舀进碗里,少安与润叶的爱情被不可跨越身份和阶级鸿沟击得粉碎,金波失去了聆听世界的能力,晓霞消失在洪水中的生命……然而恰恰是苦难,让每一个平凡都变得不平凡,正如冯骥才所言“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我想,这也是作者路遥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孙少安赚了第一笔钱和妻子在窑洞里窃喜、激动相拥时,我看到的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底层劳动人民对金钱单纯的崇拜,而是对劳动的一种礼赞,是对不屈服的生命的一种礼赞。当孙少平在结束教师生涯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离家去选择未知而更广阔的人生时,我看到的是一种不满足于简单的劳动生活,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需要而转身义无反顾寻找精神富裕的灵魂。即使外部因素让孙少平在当揽工汉时习惯了说粗话、行为粗鲁,几乎要被其他揽工汉同化的时候,让他在平凡人之中不平庸而熠熠闪光的,是他读过的书,有过的思考。
路遥在书中所言:“生活是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在于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有太多太多的人在孙少平孙少安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路遥给一切平凡而又卑微的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光亮,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可以走到多远,他会给年轻人带来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我理解向上就是自强不息,向善就是厚德载物。
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交替,于历史长河而言,无非是些平凡事,而平凡亦成了主流的人生记叙。我们习惯于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将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接受平凡,不是为了止步,而是为了前行。作者路遥说“普通人的世界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但也是一个永远伟大的世界。”生活从来不是童话,在磨难中认清自我,在失败中认清平凡,平凡的生活才是我们追求的真实生活。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这平凡的世界中葆有生生不息的希望,成就那个平凡又伟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