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法院 | “品经典”读书分享(十六)——《法庭上的心理学》

网站首页 » 法院文化

书香法院 | “品经典”读书分享(十六)——《法庭上的心理学》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2/10/20 9:22:27 阅读次数:808


    《法庭上的心理学》  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  蔡中利

    《法庭上的心理学》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邹碧华主编,书中精选了19个上海市长宁区法院比较有代表性的庭审案例,作者像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将一个个真实具体形象生动的案例巧妙地贯穿在一起,使读者都能领悟到心理咨询神奇技巧的无穷魅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加深邃的思索。

    《熟悉的陌生人》一文,法官通过对当事人衣着打扮等外部特征的观察,进而分析出当事人的心理状态,最后成功调解案件。《你的房子谁“做主”》一文,法官在询问当事人是否知道涉讼房屋被交易掉的事实时,通过当事人的音量和语速把握了当事人心虚的心理状态,为后面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要在上海有房》一文,法官在谈话过程中,采取了与当事人并排而坐的方法,从而接近了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很快就了解了当事人的诉讼目的,为案件的调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法院,作为各种社会矛盾的集结地,会受到来自于社会的各种心理的影响。法院处理的纠纷形形色色,绝大部分都可以还原为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冲突。其本质,是心理秩序失衡的外化表现。因此,要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就需要法官不仅能运用法律理论和方法帮助当事人“打开法结”,也能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当事人“打开心结”。

    邹碧华法官书中有言“法庭上的心理学,实在可以称之为一把看不见的利剑,可以扬善抑恶,彰显真相于有形;转危为安,消解冲突于无形”。作为一名法官,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减少诉讼冲突,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使当事人摆脱诉讼的心理阴影,进而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甘肃法院网版权所有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建宁西路1950号
邮编:730070 E-mail:gsgyxcc@163.com

陇ICP备10200000号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