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天下,不负时代
——读《张居正》有感
读《张居正》犹如爬山,抵达山脚之前漫长的缓坡,再途经危石旁仅容一人而过的羊肠山路和退一步就会坠入深渊的绝壁,一路险阻疲惫,换得驻足顶峰远眺崇山峻岭那种“一览众山小”的片刻怡然,随之而来的却是身不由己地仓惶下山,黯然神伤地潦草离山。仕途权贵好比自然节令,艳阳当头之日断然想不到冰冻三尺之寒;仕途权贵也好比登山,在巅峰之刻的怡然是断然无法预见山下凄凉际遇之痛。
卷一《木兰歌》描述了绵里藏针的张居正,如何在隆庆皇帝大行和十岁的万历皇帝登基这个改元的关键时期、依托李太后和新任的司礼监掌印冯保,一举挫败当时的内阁首辅高拱,荣登万历第一任首辅的宝座。一曲《木兰歌》道出了“皇城中尔虞我诈,衙门内铁马金戈”的残酷,也叹出了政局“荣辱兴衰转瞬间”的无常。
卷二《水龙吟》正如水龙吟的词牌,气势雄浑,抒发激奋的情怀。张居正接手朝廷时,政治、经济和军事皆处于千疮百孔的状态,百事待兴。治乱需用重典,而重典必触及巨室的利益。张居正上任之初,面临着户部连官员俸禄都发放不出来的窘迫局面,而官场三蠹——贪、散、懒举目可见。张居正沉着应对胡椒苏木折俸引起的轩然大波,以及推行京察广泛任用循吏而不是清流的举措,这些循吏中既包括了戚继光、殷正茂等武将,也有王国光、金学曾这样的文人。而对京官的“选、育、用、查、升、降”,不但为万历新政的上行下效培育出了“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沃土,也为张居正的“登山”创造了良好的开局。
卷三《金缕曲》描写的是张居正迈向权力巅峰的关键时段,他所倡行的一系列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其中包括了裁汰冗官、整饬吏治推行“考成法”、整顿驿递和子粒田征税,这一系列变革不是触动“君心”,就是撼动“官心”和“特权”,这些都是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利刃之举。为了万历新政不半途而废,张居正更是自揭过往赠田以换取举荐名额之丑,忍受家父离去而被皇帝坚持夺情之痛,这种把国放在家之上的气魄,和振衰起隳的种种举措,使得万历的新气象不仅是流落笔头的文字,更以务实载入史册。《金缕曲》中他面对流言蜚语表现出心中不被理解的无奈:“我为人子遭诋毁,忘江南,烟水茫茫,陡然泣血。”也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无畏,“只是明君难割舍,扶社稷,要创千秋业。功与过,且抛却!”
卷四《火凤凰》中张居正权力登顶的标志,就是他如同帝王般的南归江陵厚葬父亲,以及“一条鞭”法赋税改革的实施。这次南归,张居正不但见了即是政敌又是挚友的前首辅高拱,还再遇阳明新学的传人何心隐,得到了他们的启发和提示。但是张居正的雷霆手段,不但伤了中立清流的心,也伤了改革追随者的心,加之张居正的功高盖主和严父般对年幼万历帝的高压管束,都让他在死后遭到了万历帝的残酷清算。玉娘在张居正坟前殉情前的一曲《火凤凰》道出了张居正已知其难,却能不变其行;已知其身后凄凉,却能不变其治国雄心——“不用说生前显赫死后孤凄,不必叹人妖不分世态炎凉,先生即是火凤凰,又何必,在这尘嚣浊世争短长”。至此,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彻底失败,他的功名也转瞬从峰顶陷入谷底。
张居正,成也朱翊钧,败也朱翊钧。因为朱翊钧的年幼和师徒关系,张居正得以施展他的治国宏愿,成就万历年间的太平盛世。也由于朱翊钧,张居正生前就已落入亢龙有悔的境地,身后整个家族如弃子般被彻底清算。海瑞曾说过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而我更宁愿相信张居正最喜爱的循吏之一金学曾的一句话:“张先生不是不懂得防身,而是根本不屑于一防;他对于自己身后的悲剧早已料到,他之所以要这样做,乃是为了实现他担当天下事的宏愿。”
为了忠诚信念,甘愿燃烧自己的人,张居正当属一个。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一是要有如同张居正一般“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魄力和勇气,不贪图个人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二是要有像他一样心系人民——张居正出生草根,深知人民疾苦,在其位谋其政,为民造福,我们也当如此,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三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张居正正是有着“只是明君难割舍,扶社稷,要创千秋业。功与过,且抛却!”的信念,才能在万历年间顶着极大的压力和困难推行新政,实现自己担当天下事的宏愿。
金昌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新华路80号 邮编:737100 E-mail:jczjfy@163.com
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