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本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中国历史随笔,全书收录了作者习骅创作并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的24篇说古道今的文章,以轻松的笔调,通过众多令人嗟叹与沉思的人物故事讲述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不变正道,巧妙地从古今历史,特别是从明清治国、吏治等历史典故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传递廉政新思维正能量。
书中《军机处的纪律》讲述了康熙皇帝晚年身体不好,工作积极性不比当年,特别是对干部过于宽容,奉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埋下了官场风纪滑坡的种子。乾隆皇帝宠信和珅之后,纲纪废弛,吏治败坏,康乾盛世便走到了尽头,而雍正皇帝是康乾盛世成型的关键,这一时期的军机处要求严格且明确。规定必须凌晨五点到岗,保证今日事今日毕;改变惯例,减少递送公文层级,做到直接送达;严格保密纪律和廉政制度,决不允许跑风漏气和以权谋私。正是雍正皇帝背着“严苛”的恶名,严明纪律、规范行为、打懒肃贪、整顿官场,才有“康乾盛世”的美名。历史告诉我们,公务人员是政权大厦的四梁八柱,严明的纪律是梁柱的防腐剂,是保持其持久支撑力的基础。纪律规矩越来越多了,抓的越来越紧了,心存侥幸的人少了,知敬畏存戒率守底线的人就多了,于是“官不好当了”。历史的经验是:法纪越严,官越不好当;官越是不好当,国家越是前途无量,人民越是充满希望。
《作风建设与历史周期律》讲述了嘉庆皇帝差点当了大清末代皇帝的故事。嘉庆年间,各级官员极度“贪”“懒”,只为升官发财,无人担责做事。遇事踢皮球、绕着走,“多磕头,少说话”。出现的问题假装不知,或者把知道的人处理掉,成了处理问题的常态。对躲不掉、踢不走的皮球,就稍微糊弄了事。把“唯上”发挥到极致,官运不靠业绩靠上司,各项事务报喜不报忧,只考虑有益于个人利益的事。整个官员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如同死灰,毫无生机污浊不堪。在这样的各级官员的“管理”和“完美运作下”,天理教徒200余人攻入皇宫,差点把皇宫连锅端。在此前的一年里,有人抓到嫌犯供述要干掉皇帝,害怕给自己惹事,直接灭口省事。有人多次接到举报,天理教将攻打皇宫,认为与己无关,高高挂起。有人不顾参谋的提醒请求,执意接驾拍马屁,全然不顾事态严峻。甚至在谋反者进了城,还有人酩酊大醉地推诿他人不以为然。这么看来,嘉庆帝没成末代皇帝真是走了大运了。历史的教训是,作风的好坏是一个变量,个人作风差必然导致错误的发生,群体作风差必然导致悲剧的发生。坏作风的祛除是有难度的,需要刮骨疗毒、猛药去疴,好作风的坚持更有难度,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中国历史的教训》看起来是讲历史说故事,实则是和广大公职人员共同观古鉴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荒诞的场景已消逝在尘埃之中,但他的翻版是否在我们身上重现,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和警觉。
金昌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新华路80号 邮编:737100 E-mail:jczjfy@163.com
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