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可以让人坚定信念、滤除浮躁、丰富知识、明辨是非、提升才华、修身养性。为了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切实落实《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打造学习型干警研究型团队书香机关的实施方案(试行)》,金昌中院将持续开展“荐书、读书、品书”活动,每周通过微信公众号推荐一本书籍,每天推送干警读书心得,“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进一步推动形成读经典、学理论、强素质、作表率的浓厚氛围。
择一业终一生 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 马丽娟
“扎根大漠50余年,潜心石窟研究,为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2019年国庆前夕,在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亲手为她戴上“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的这位老人名为樊锦诗。这位年过8旬的老人,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守护敦煌莫高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赞美颜回的话用在樊老先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本书,讲述了樊锦诗与莫高窟之间牵扯一生的羁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樊锦诗的前半生无疑是完美的。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家庭背景,值得钦佩的求学生涯,以及感人肺腑的感情经历。樊锦诗出生于江南的书香门第,父亲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工程师,她本人则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而她与她的丈夫彭金章更是有一段“相识于未名湖,相爱于珞珈山,相守于莫高窟”的佳话。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天之骄女是如何与敦煌结缘,又是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挣扎中,最终选择扎根这片荒漠。整本书处处都透露着樊锦诗对于敦煌的那份难舍之情,对于她来说,敦煌已经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地理位置,考古也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保护和研究敦煌文化,已经是她可以为之奉献一生的崇高事业。而支持着樊锦诗跨过一次又一次的考验,经受住一场又一场的诱惑的正是她那近乎于执念的坚持。正是由于她的坚持,她才能在那片荒芜的大漠一待就是大半辈子,才能日复一日的忍受着寂寥与孤独,才能把常人所不看好的考古工作做到极致。
“没有荒凉的沙漠,只有荒凉的人生”。有幸目睹过茫茫戈壁的我在读到这句话时,眼前便浮现出了大西北的壮阔与苍茫,这位“敦煌的女儿”择一业终一生的坚守与无悔让我敬佩不已。“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个人的志愿。”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书中娓娓道来,把她的人生经历与敦煌的历史、敦煌的文保工作串连,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了樊锦诗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书中平淡的文字背后,是她从青春岁月到华发尽染的人生历程,是她对敦煌的满腔热爱,更是她奋斗一生的使命和担当。在她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不断引入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手段,改善生态环境,实施整体、综合、科学保护,拓展研究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建设“数字敦煌”的影像拍摄与数据库工作,既推动了敦煌研究与文保事业的深入发展,也让公众与世界更加了解敦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读罢此书,樊锦诗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挑重担的责任担当和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深深地打动着我。古往今来,无数英雄儿女为了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一件事”皓首穷经、披肝沥胆,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他们心中“穷尽一生,从吾所好”的执念和初心。不忘初心择一业,砥砺奋进终一生,这便是我读此书的所思、所感、所悟。
金昌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新华路80号 邮编:737100 E-mail:jczjfy@163.com
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