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可以让人坚定信念、滤除浮躁、丰富知识、明辨是非、提升才华、修身养性。为了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切实落实《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打造学习型干警研究型团队书香机关的实施方案(试行)》,金昌中院将持续开展“荐书、读书、品书”活动,每周通过微信公众号推荐一本书籍,每天推送干警读书心得,“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进一步推动形成读经典、学理论、强素质、作表率的浓厚氛围。
读《古诗词课》有感 金昌中院民一庭审判员 张琴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如何从诗歌中获得所学,就需要有前人的引领。
初次读到《古诗词课》书名,以为就是诗词歌赋的教育课程,简单枯燥的诗歌赏析罢了。可人生中有些第一印象不能下得太早,曾经耳熟能详的诗歌另类的解读,会令你后悔判断草率,羞愧不已。
《古诗词课》作者叶嘉莹,号嘉陵,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大家,作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其为人所知的事件是作为教授向南开大学捐赠个人财产千万余元。《古诗词课》是叶老师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演进的梳理,是其对诗人和诗歌的解读,将带你体悟诗词如何兴发感动生命。
回到本书,内容有两部分,上半部分讲诗,下半部分讲词。依诗词在中国文化发展史出现的顺序,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诗作、诗人、词人,分别叙述作者对作品的赏析。每一课又是先总结大体特色,例举作品,逐字句分析,穿插着词作中的典故、诗人的经历,总结特色后,再来几首作品赏析供读者加深了解。层次分明、引经据典、用词精恰,实属高品位的佳作。读来不禁感叹,若是在上学时,有这样的老师讲授诗词,对古诗词和诗人会有不一样的兴趣和看法吧。
通过叶先生的讲解,我重新认识了杜甫和辛弃疾。杜甫,诗圣,所写的诗被后世称为“诗史”;辛弃疾,号稼轩,豪放派词人,在加上几首他们的经典诗词,这就是我在读本书前对两位的浅薄认识。同一位诗人杜甫,在叶老师笔下,她用了极限词,杜甫是唐诗中成就最大的一位!他不但绝句出色,还开创了七言律诗的作诗规律,更难得的是他忧国忧民、爱家爱自然的赤子之心,亦是他作品流传千古的原因所在。辛弃疾的词喜欢用典故,是因为他读书多,而且对所读的书都有真切的感受。反观自己,我们读书都读到哪里去了?作文章时,脑袋空空,就是用上了典故,那个典故都不属于你。原因何在,无非是它不与你的生命情感相结合,那些书与你的生命情感之间不发生作用,所以你读书读得再多也无所得。而辛弃疾可以,都是典故,每个典故都是带着他的生命和感情。诗人们用生命在写诗,用生活在实践诗。
我们生活在世,总会遇到许多人和事,总觉得诗词歌赋这些文雅的东西离我们很远。可是叶老师在《古诗词课》中将诗人们还原为人,通过文字令看客们感受伟大诗人们背后的生活时代和写作诗歌时的生命情感。叶老师曾说,“回想我平生走过的道路,是中国古典诗词伴随了我的一生”,在面对人生坎坷时,诗词给了她无尽的力量。我们在面对苦难与挫折时,想一想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回味一下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迈,杜甫在秋风中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呼唤,他们将苦恼和烦闷化为经典诗歌,而他们从普通人变成流传千古的巨匠,背后的故事值得一品,古诗词这一课,也值得我们去补。
金昌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新华路80号 邮编:737100 E-mail:jczjfy@163.com
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