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可以让人坚定信念、滤除浮躁、丰富知识、明辨是非、提升才华、修身养性。为了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切实落实《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打造学习型干警研究型团队书香机关的实施方案(试行)》,金昌中院将持续开展“荐书、读书、品书”活动,每周通过微信公众号推荐一本书籍,每天推送干警读书心得,“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进一步推动形成读经典、学理论、强素质、作表率的浓厚氛围。
于苦难中品味温情 于忍耐中领悟生命 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管办 王宁
《活着》是一部由当代著名先锋派作家余华于199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冷静、平淡的笔触讲述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主人公福贵多次遭受命运的重击后,仍然选择在苦难悲伤到极限时直面人生,承担起生命之重,并且毫无怨言地活着。这种强大的生命意志力不禁让我思考,是什么让一个深陷诸多苦难的人“活着”。
世界并不认识你,它是无意的
余华先生将“活着”一词的解释为:“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在福贵一波三折、充满动荡的一生中,以“乐生安死” “福祸相依”为美德的生命哲学始终贯穿其中。遍历一生波折磨难,他的家人均先他而去,但他却依然充满善意地面对生活,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他没有绝望,依然心存感激。在《活着》的自序中,余华这样写道:“《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是福贵在书中结尾处唱的歌,亦是他人生的三个阶段。回顾福贵的人生历程,亲情让福贵领悟活着的意义与责任,也成为福贵坚韧生活下去的力量。福贵输光了家中祖业之后,失魂落魄的回家,母亲劝解他“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面对已然一贫如洗的生活,妻子家珍仍然选择带着儿子回到福贵身边,“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后来历经儿子、女儿的死亡打击、病痛的折磨,家珍依然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弥留之际,她一遍又一遍地对福贵说:“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满足了,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报答你了,下辈子还要在一起过”。在身边的亲人都先他而去之后,那头陪在他身边的老牛仿佛成了过世亲人的化身。他牵着老牛轻唤着亲人的名字,回忆着过往的温馨生活,每一次亲情记忆的浮现,都使他备受感动,死亡从未将他们真正分开过。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故事的尾声,福贵买下了一头老牛,取名为福贵。他们同样地苍老,有着同样的名字。牛代表着忍耐与坚韧,是坚韧地承受生活磨难的精神象征。福贵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但他在苦难中体现出的强大生命力让命运从未真正击垮他,他是一个命运的承受者,也最终与命运和解。福贵在谈到自己的死亡时显得十分平静,他枕头下压了到死也不会用的十块钱,那是给他留给自己送葬的人的劳务费。大概只有经历了诸多苦痛,已然看透人生的人才能有这般平静的心境吧。
金昌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新华路80号 邮编:737100 E-mail:jczjfy@163.com
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