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金昌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基层法院:  金川区 | 永昌县
  • 关注:

书香法院 | “品经典”读书分享(五十三)——《二马》

来源: 作者:派驻市中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 孙磊 责任编辑:金昌法院 发布时间:2023/1/11 9:25:35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二马》中英文化差异的体现  派驻市中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  孙磊

    老舍先生的小说《二马》,描写了马则仁的一位兄弟在英国伦敦有一家古玩店铺,而马则仁为了能继承古玩店,便和儿子马威一起奔赴了对于父子俩都十分陌生的英国,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温都母女。从马则仁父子与温都母女的相处中,极大地折射出了两国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

    小说《二马》中,当时的英国已经在工业革命的道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当时的我国则依旧守着封建主义,这种专制主义深深地制约着人民的思维,马则仁固执、迷信,对事物完全没有自己的看法,在接手他哥哥的古玩店后,经营了一段时间便衰落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不曾反省自己,反倒是抱怨环境和天命,将其原因归咎于自己没有算命,认为是当地的风水不好。小说中有一段马则仁的心理描写:“马威有机会念书,将来回去做官!咱呢?吃太平饭吧。”可以看出马则仁是一位典型的官迷。封建主义对他的影响,导致了马则仁缺乏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在他的眼中凡是倒霉的事或是无法解释的事情便是天命的问题,怨天尤人,将责任予以推卸,没有解决难题的思维。而温都母女对世界的认识相比于马则仁来说则进步很多,他们不会无端抱怨,在难题到来之时只会迎难而上,用比较理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马则仁是一个很闲的人,或者说是懒人更为贴切。小说中提到是马则仁特别不爱出门,每天没有想方设法怎样让古玩店的生意更为红火,而是一味贪图享乐,闲时遛遛狗,坐在家里喝茶。当唯一的收入来源古玩店也经营不下去后,“他晚上偷偷的去状元楼找范掌柜的,一来商议出卖古玩铺,一来求范老板给设法向东伦敦的工人说和一下。”这就是马则仁,在所有的困难面前首先得选择是逃避,难以承受任何压力。相反当时的英国发展迅速,人们拥有一颗上进心,愿意为了生活而去奋斗。文中有段写英国新年期间的情景:“人民并不疯了似的闹,铺子也照常的开着。”可见他们是懂得节制的,能控制自我,不会凭空抱怨。当然这些马则仁很难参透,他甚至评价街上的行人:“……一个个都走得那么快……”。

    在封建时代的部分国人眼中,认为在很多的人面前谈论钱财是比较令人不耻的事情,保持淡泊名利方是君子。马则仁特别反感在公开的场合提及金钱方面的事,小说中有一个片段,是店员李子荣第一次见到马则仁的时候,把账本拿出来给他看,而马则仁十分激动的拒绝,说道:“干什么呀?反正是那么一回事,我还能疑心你不诚实吗?”马则仁是一个矛盾的人,他享受着哥哥留下的古玩店所带来的收入,却又总是表现出一副不看重钱财的样子。作为地道的英国人温都母女则具有鲜明的金钱观,认为人与人无论亲疏都应该算清账,不应白白地享用另一方的财物。温都母女的一则对话则是很好的例证,“妈!你该还我六个铜子呢……”,“明天还你,一定。”因此,马则仁生活在这样的英国是显得有点突兀的,他的观念是英国人不能理解的,而马则仁也同样无法懂得他们的想法。

    读完这部小说,更能理解当时中英两国发展呈现巨大差距的原因,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对于外来文化,应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