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金昌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基层法院:  金川区 | 永昌县
  • 关注:

书香法院 | “品经典”读书分享(四十九)——《我们仨》

来源: 作者: 金昌中院研究室 董文婧 责任编辑:金昌法院 发布时间:2022/12/28 11:05:30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可以让人坚定信念、滤除浮躁、丰富知识、明辨是非、提升才华、修身养性。为了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切实落实《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打造学习型干警研究型团队书香机关的实施方案(试行)》,金昌中院将持续开展“荐书、读书、品书”活动,每周通过微信公众号推荐一本书籍,每天推送干警读书心得,“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进一步推动形成读经典、学理论、强素质、作表率的浓厚氛围。

    金昌中院研究室  董文婧 

    杨绛说:“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而这个小点,是钱钟书,是钱媛,是“我们仨”。《我们仨》是杨绛92岁时,在相继失去女儿和丈夫后所著,字里行间中并未写过哀伤二字,却让每一位读者感受到她对家人真挚而深厚的情感。

    初读这本书时,我曾有过羡慕、有过惋惜、有过同情,可读至最后,唯余钦佩。我钦佩于杨绛的温柔和强大,钦佩于他们一家三口在面对困难时的相依相伴,更加钦佩他们处世的乐观和豁达。

    内心强大淡然生活。她在生活的点滴细节中思念女儿,怀念丈夫,书中没有感叹命运不公,没有埋怨生活不顺,每一个字都是温暖而平静的。钱钟书病重时她分身乏术,只得与同样病重的女儿相见于梦中,这一段梦境以一条古道为牵引,记录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相聚与失散。两年内女儿和丈夫相继离世,她在书中也只是平静的写道“我们仨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现在,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很难想象她有多么痛苦,两位至亲的离去对任何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可杨绛只字未提,只是淡淡的表达了自己的怀念, 杨绛的温柔和强大令人心生敬佩。

    温柔处世珍惜当下。在她的故事里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钱钟书,一个冒失马虎的丈夫,一个幼稚有趣的学者,一个60多岁还不能照顾好自己的老人,不一样的角色组成了杨绛回忆里的钱钟书,钱钟书对杨绛的爱,也体现在这些幼稚和依赖里。杨绛对生活的描绘虽然平淡,但却莫名有一种令人向往的魔力,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有人愿意包容你,愿意在你犯错时平静的安慰你说:“不要紧”,是多么难能可贵,而这份难能可贵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做支撑,杨绛的谈定、睿智非常人能及。

    淡泊名利乐观豁达。杨绛一家三口都是知识分子,读书也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爱好,即便在生活窘迫的日子里,也要有书做全家人的精神食粮。“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句兰德的诗,是杨绛翻译的,也是他们一家三口终生奉行的。一个国学大师,一个翻译名家,一个著名学者,这些头衔在她的文字里也不过尔耳,远比不上家人在一起共渡难关、相互陪伴来的温馨,这样的处世观很难不让人钦佩。

    丰子恺在自己的《万般滋味 皆是生活》中写道“一个人,在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时,怀揣的不是无处可逃的感慨,而是“不如喜悦、不如清心、不如释然”的心态,以一颗童心过生活,这样的人,必定是懂得生活真正滋味的人,也是内心极其强大的人。”这便是杨绛的真实写照,她的处世方式给我很深的启发,她对家人的包容和关爱,对生活细节的重视,面对困难时的乐观和豁达,这种温柔的力量和平静而强大的内心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